文字丨『誰最中國』
圖片 | 來自網(wǎng)絡(luò)
回家的路上
見有賣新鮮的桑葚
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
這桑葚紫紅色的
一顆顆團團簇簇
用干凈的竹籃子裝著
里面還鋪著綠色的桑葉
盈盈好似剛從樹上摘下一般
賣的人是個兩鬢斑白的老人家
默默地坐于路旁
不吆喝,也不心焦
只是沉默地看過往人群與車流
有不認(rèn)識桑葚的年輕人上前詢問
便耐心地告知
這種長于鄉(xiāng)間山野的水果
久居城市的人確實是已不多見
卻瞬間能把人帶回到久遠的童年
或是更遠的時空
據(jù)說每個人的童年記憶里
都有一棵桑樹
暮春初夏的時候
它結(jié)著密密的果實
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微風(fēng)吹來
桑葉婆娑搖動
滿樹的紫紅映在地上
是遍地的風(fēng)流
高高的綠色桑樹之間
紫紅的桑葚恰是孩童垂涎的美味
桑葚,與童年相關(guān)。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曾如此描繪他的百草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加上成熟的紫紅桑葚,瞬間在腦海中將這百草園腦補得十分貼切、十分生動起來。
似乎初夏的蟬鳴蛙聲也不遙遠,似乎可以看見日色與月色之間的平淡歡喜,可以穿過一條悠長的時光隧道,見到那個喜歡天馬行空的小小哥兒,也可以在這悠長里,見到幼年時候的自己。
在小小孩子的世界里,人生總是很長很長的,眼前的歡喜才是最最重要的。
他們會在暮春初夏的時節(jié),蟬鳴未起的時候,簇?fù)碓谝恢曛旮叽蟮纳湎?,為他們新養(yǎng)的蠶寶寶摘取最新鮮的桑葉,也為自己摘下那滿是甜蜜的紫紅漿果。
對于年幼時候的我們,那是一種極端鄭重的甜蜜。
經(jīng)歷過諸多浮沉之后,再回望過去,那個站在樹下熱切仰望的小小少年少女,已經(jīng)成為了時光里的舊影像。
而桑樹,卻是數(shù)十年數(shù)百年數(shù)千年地巋然不動。
在千年之前,《詩經(jīng)》里便頻繁地出現(xiàn)桑樹的影子。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斑鳩所食,或許不是桑葚,而是荏苒的時光,是一個女子盈溢鮮活的青春歲月。
所以桑樹,與歲月相關(guān),也與女子相關(guān)。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曼妙的暮春光景,陌上桑樹成林,美麗的女子借著春光采桑,畫面何其美。
《詩經(jīng)》中關(guān)于桑,還有一篇十分美麗描述,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不是十里桃花,而是十畝桑林。美貌的采桑姑娘在桑林間,呼朋喚友,笑語歡聲不斷,春日閑閑,采桑閑閑。十畝桑林之間,是一片讓人向往的閑適與自然。
桑自古與蠶相關(guān),與繅絲相關(guān),條桑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生產(chǎn)方式。
陌上桑,便不止是秦羅敷這一美麗的意象,更多的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日出東隅,日落桑榆。田畝之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自然的時辰,去過一種閑云野鶴的生活,這是中國人一種美好愿景。
桑樹,與故鄉(xiāng)有關(guān)。
曾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于中國的家庭,門前栽種桑樹也是一種傳統(tǒng)。
人們喜歡在房屋周邊栽種桑樹和梓樹,所以桑梓也漸漸開始指代房屋,進而指代故鄉(xiāng)。憶起一株青青桑樹,憶起一樹紫紅桑葚,便是無形中回到了故鄉(xiāng)。
陶淵明曾有詩,“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闃然深巷里聞狗吠,桑樹之上,雞鳴聲悠長悠長。最平淡的幸福,莫過于此了。
又是一年桑葚紅時,見到這紫紅的桑葚,便免不了想到很久遠的事情。
食一顆飽滿的桑葚,漿果清甜,好似做一個遙遠清甜的美夢。
夢里,回到故鄉(xiāng),桑樹之間,有個孩子,在做夢。